1 min read

生存还是

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的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一个问题。由于生存是一个默认的状态,改变它需要更充分的理由。刚又看到这段独白,这次的重点不是那第一句,而是“顾虑与行动”,最后一句。

2

还是关于“顾虑与行动”。这是一个会把人逼上绝境的话题:思考是好的,行动也是好的!所以,一个叫“智慧”的东西出来了:你要知道啥时应该行动,啥时不应该行动。(不用费心找格林斯潘的漫画了,都一个道理)——而这几乎都是事后诸葛亮或者经济学模型,解释力超强,预测力为零。

3

这里的关键是,行动改变未来,不行动也改变未来,再加上一条,预期也改变未来。——这里的关键又是,未来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未来是一只或然状态下的猫<咪>。

4

在这里绕圈子。对我个人而言,“顾虑与行动”,甚至也不是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喜欢在思维上穷尽可能的人比如我来说,行动,犯错,冒险才是更重要的(自行google《论语》之“闻斯行诸”)。

5

我的用词习惯。当说“可能”或者“大概”的时候,通常我自己是非常坚定的。

当我认为,比如,“MIT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我会说,“MIT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毋庸置疑或者懒得跟人争的趣味。

还有,比如,我认为,“杜克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那我则会说,“有一所最好的大学,杜克大学”。这里我想表达一种倾向或者强烈的支持。当然,通常我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我会说,比如,在北卡,有最好的大学,NCSU、UNC和杜克。

自测题:下面哪句陈述比较恰当地表现了笔者的用词习惯?

a)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b)北京大学大概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6

扯远了。刚我提到,在思考与行动的角力中,对我个人而言,倾向于行动可能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但是,在思维中,还另有一种乐趣。讲一个故事,极端的故事。

假设你手头剩下一手好牌,比如,两张大鬼,通吃。当然,在这里,思考也是可以存在的(为零),你出牌就是(直接行动)。好,现在你选择不行动,我是说,你迟迟不出牌,手头持有两张大鬼而最后做输家(“乌龟”)。

这里的重点不是什么“变态”啊“糊涂”啊之类。这里的重点是,当你持有好牌而看着自己做下家,这表明,你的乐趣在牌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