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周五记

11月5号,周五,非工作日。

1

上午带妈妈去东直门,一起在华兆益生做体检。

到家时,看Li还有一小时就从单位回家吃饭,赶紧更新一篇技术博客(英文)。最近想整整英文,这些博客权当练手,找找感觉。

一路上看到银杏,满树金色的叶子。

2

下午去奥体中心,在新概念母婴俱乐部听讲座。

出来时在那里买了一册鲍秀兰教授的《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

baby

3

从奥体中心出来是4点。想去五道口转转。

奥体中心,8号线,北土城下,转10号线,知春路下,转13号线,……噫,不对劲,怎么感觉越走越远?

坐过站了。从上地下车,到对面,上13号线,折回五道口。

这一路地铁,也就把刚买的书给翻完了。

4

在万圣书园对面的豆瓣书店,买了三本书回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冲动消费,我得想如何说服我家夫人和我自己,干嘛要买这些书:

1)Chants DemocraticNew York City and the Rise of the American Working Class, 1788-1850 by Sean Wilentz, Oxford Unversity Press, 1984

Am.Labor

回家google一下,这书还真是美国劳工研究的经典之作。但刚才在书架前,我对该书及其作者是一无所知。但还是买下来了,没什么特别的理由。

但说动机不足,铁定通不过。拣回些当时心里的微妙想法:

  • 这书看着素净。
  • 这书名看着学术。
  • 这是历史书。我好久没读历史了。
  • 关键词:美国
  • 时间是18、19世纪。那时美国劳工史,或许可以来反照下我们的当今。

看,这书是非买不可了。

2)[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教,上海人民,2003)

liberty

这本书理由似乎充分些。首先是伯林,我们都熟悉他关于“两种自由”的论述。看,这里也有两种自由,古代人的和现代人的。还有,我俯下身对小家伙说:“这书的作者是法国人,你妈妈学的就是法国文学,……”

……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干嘛要看这种书?我地铁里现就两种书,育儿经数学/统计学。——看,这理由(“匮乏说”)也够充分了吧?读完贡斯当,再回去读伯林。

3)[英]威廉·燕卜孙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中国美术学院,1996)

ambiguity

这本书,说实话,说服自己都难。封面差(粉的,怎么看都像婚前教育书),有错别字(首先封面上,就把“朦胧”ambiguity拼成ambigutity了),——这两点,足以枪毙它7次了。一些买回家的理由:

  • 作者是英国人,但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在北大西文系教过书。
  • 作者是为数不多的我能够叫出名字(而且只是中文名字)的西方学者。
  • 关键词:朦胧。呵呵,《朦胧诗选》。
  • 关键词:七种类型。呵呵,七种武器。
  • 这书是谈论诗歌修辞手法的。——这理由太生硬了说起来,却是当时买单主要的推动力量,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