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佛说(2):and why?

《金刚经》有一个蛇咬尾巴的(递归的、……)主题,总结下(理解这句话需要一丁点的智慧,用庄子的话就是“得意忘言”,用佛经的话就是“过河拆桥、渡河弃筏”):

啥都是虚的,——包括这句话本身。

最近重新翻些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书已经读不懂了。现在读不懂,过去也可能没读懂,但以前都是飞快浏览过去,于懂不懂之间也不太在意。现在读《金刚经》,虽然刚才说了一句听玄乎的话,但真是读不懂——我说的是,借助各种版本各种注释,对《金刚经》每一句单独的话,大概都能琢磨出是啥意思,但把它们连在一起,就茫然不解了。比如说,在两个句子A、B之间,《金刚经》里喜欢插一句“何以故?”(and why?)。看到这个关键词,我就想这两句之间会有什么逻辑或伦理关联,——现在的问题是,真看不出来。

_(第四节)_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布施”大概就是学雷锋做好事的意思(庸俗的理解)。A句说,菩萨做好事,不应该执着于表象,比如,超度众生了,就不能想“是超度众生啦!”(“无我相”)。这样,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知怎的把联系方式给人了,后来他单位就收到一封表扬信或锦旗,在佛教看来,境界就低了。

费解的地方在下面。为什么做好事不应执着于表象呢?B句似乎在说理由:“做好事,不执着于表象,这样福气就大大的”。——这里,我对“福德”的理解是功利主义的。串起来就是说,因为好处多多,所以做好事不要执著于相?

这里可能不是逻辑问题,而是趣味问题。在基督教里,如果信上帝是为了上天堂,那是非常庸俗的想法,康德非常严厉批评了这种功利倾向。

不理解的地方是,《金刚经》里,看似啥都看穿了(空啊,虚幻啊),为什么偏偏对“福德”这么津津乐道。领悟到了《金刚经》的意思,其福德“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innumerable, immeasurable, limitless, inconceivable)?

这是麦太给麦兜讲故事的境界:“从前有个小朋友撒谎,有一天,他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很用功念书,长大之后,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