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诗歌

一直下雨,一直坚持到现在(0:30),Li还在小屋里写字。从Noisick的博客里,看到北大出身的诗人王敖写的一篇《毕业十年纪念》。诗人?好吧,也曾经是我向往的职业,现在我成了一位程序员。

当王敖说:

“谈一下我当时的经验,可以给初学写诗的朋友参考。简言之,真正的诗人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点是根本性的,那就是有能力主动地建立跟语言的特种关系,并由此建立了跟自我的特殊关系,从这两种关系的张力中生长出独特的诗性空间。换言之,诗人的语言一方面是所有人共享的,另一方面也是母语中内在的外语。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办法是仔细听每一个词。先不要考虑一首诗要传达什么意义,也不要在自己读过的诗歌作品之间瞻前顾后,寻找风格的折衷点。需要做的是把词语放大,集中精力倾听它们滚动,摩擦,碰撞的声音。然后体会它们的质感,尝试它们的温度,辨析不同的色泽。让每一个词语,都变成微型的诗,它们不是生物,却有生命,要尽可能跟它们成为朋友。多想想这些词给自己造成的心理感觉,它们曾经意味着什么,还有可能有什么别的意味。然后,在自己技能允许的范围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什么就写什么,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信任语言自身的声音,成败在所不计。在这种状态下,不停地写一段时间,就会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了。”

我知道,我已经不能理解或者接受这种观念了。我对诗歌的理解,还停留在古典阶段,比如,生菜出差来京,不一会就要回去,我或许就要写一首《送储备局生菜副主任回昆明》。

又,王敖在douban的主页:

http://www.douban.com/people/201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