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杂淡:爱情、医生和外企

早上4点40起,5点多些赶上黄庄(大概)第一班地铁,近6点又来到东单协和医院,这次挂的是普通的专家门诊。7点多些出来,折地铁,回公司。
 
以前看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往来情书,大概出自“浪漫骑士王小波”那本集子,李银河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手头没有书,凭记忆了)。她提到,圆满的幸福的爱情(故事),都出自漂亮的主人公。李银河不是美丽漂亮的那种类型,王小波模样也不俊,那么,——他们的爱情会幸福吗?——对一个聪明、敏感而又自觉的年轻女性,大概很难提出一个比这更尖锐和普遍的问题了。一些朋友或许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比如说爱情在于什么,不在于什么之类。——这种论调可以让人不跟你再争执,但对年轻人而言,这不是让人心悦诚服的答案。我忘了王小波是怎么说服李银河的,应该是很成功,但我猜测他们都忽略了这个问题本身的重要性。这应该不是一个很容易被说明白的问题(我有一个绝妙的回答,可惜纸张太小,记不下来,我认为,)。
 
博文视点的周筠老师,最近有两篇说外企、国企、民企的文章(这里这里)。我的观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要超过表面的差异(比如谁谁更适合养老之类)。这人之为物,惟恍惟惚,逐利而动,依水草而居,无论在外企国企民企,都受刺激(激励)而反应,除了搞不明白短期长期外,其行为举动,大抵还是综合考虑到他自身与公司的互动的。
 
还是说医院医生吧。我们的父母,大概最希望我们从事两个行业,公务员或医生。这样势利的自然选择,背后自是很心酸的故事。聪明点的小孩可以质疑老师,父母也可以不买老师的账,但撞在医生手里,几乎就没有声音了,——大概没有一个专业领域,能像医生这样有独断的权力。我不知道卫生经济学进展到什么阶段,但设计好这块的确需要更多的智慧:
  1. 信息是不公开的(公开了大多数人也不明白,病例、诊断报告、药、医疗器械、……)
  2. 商品不可能讨价还价(你试试……)
  3. 顾客从来不是上帝(护士是白衣天使,潜台词是说医生是上帝)
  4. 没有标准化的商品或服务(治好治不好,或者治多久,病人都没话可说,除非医疗事故)
  5. 契约关系不明(医生受雇于医院还是病人?)
公务员+医生,你大概能猜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谁最有势力,——协和医院院长,不google一下你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