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昨晚与吴看了一部宗教片,《万世流芳》(greatest story ever told,米高梅,1965),叙述的是耶稣的一生,从出生在伯利恒的马槽到钉在十字架并复活。这片子有好的音乐,好的摄影,只我偶尔还是个跟博尔赫斯一样好开玩笑又固执的异教徒,在庄严的教堂音乐下还不忘提个问题:

犹大的背叛行为在情节的设定上是有意义的吗?

在《马太福音》(Matthew)里,犹大还没出场,就被称为背叛者: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Judas, the one who betrayed him)

    ——《马太福音》10-4,“耶稣挑选十二使徒”,又见《马可福音》(Mark)3-19,《路加福音》(Luke)6-16

然后,犹大第一次出场,就是他要出卖耶稣: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叫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马太福音》26-14,“犹大出卖耶稣”,又见《马可福音》14-10

只是这之前,坏人就想害耶稣了:

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逾越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马太福音》26-2,“祭司长图谋杀害耶稣”,又见马可福音13-1

最后,耶稣被捕:

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祭司长等人)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马太福音》26-47,“耶稣被捕”,又见马可福音14-44,路加福音22-47,约翰福音11-53

所有的疑点就在这里,书上说犹大的背叛,就是他指认出了耶稣,祭司长他们才能知道哪个是耶稣,然后逮捕他。只是,耶稣有多次大规模的公开传教,又去过耶路撒冷的圣殿,而且早已经是祭司长的眼中钉了,声名如此,祭司长们没必要不认识他而要犹大来指认吧?开个玩笑,祭司长门跑过去见耶稣与诸门徒,即使以前没见过,也应该能看出谁是主角啊。博尔赫斯老早就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探讨。在他的短篇小说《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中,他假托异教徒尼尔斯·卢内贝格的著作,说道:

卢内贝格建议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理论,他一开始便巧妙地指出了犹大的举动是多余的,他…认为,要认出每天都在犹太教堂里说教、并在数以千计的集会中创造奇迹的宗教大师并不需要让一位使徒去背叛他,然而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圣经》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已是不可容忍,将这一偶然事件作为大事情编进世界历史就更不能容忍了。

博尔赫斯接着说“然而,犹大的背叛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事先安排好的事件,它在耶稣舍身救世的过程中占有颇为神秘的位置”。提醒一句,看着这样的句子,不要把博尔赫斯看得太严肃,这是他惯有的“像煞有介事”的口吻。以下就是博尔赫斯“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说法一,说耶稣由天庭下凡,从圣子成为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牺牲不谓不大,“为使圣子作出这样的牺牲,必须有一个人代表所有的人去做出相应的牺牲”,而这个人就是犹大,“犹大是使徒中唯一领悟到神的秘示和耶稣的可怕的旨意的人”。犹大的行为对情节推动有无意义并不重要,反正他是告密者,他的无耻可与耶稣对应。

说法二,博尔赫斯有像模像样地修订他的犹大学说。这次他认为犹大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只要上帝幸福他就满足。“禁欲主义者为了至高无上的光荣的上帝宁愿诅咒自已,折磨自身的肉体,而犹大则从精神上这样做了,”于是他自愿成了可耻的告密者。

说法三,最后他的“理论”认为,是上帝自己选择了犹大的命运:“为了拯救我们,他能随便变成构成我们复杂历史的众多历史人物之中任何一人,他能成为亚历山大,或成为毕达哥拉斯,或鲁利克,也能成为耶稣,但他选择了最坏的命运:那就是犹大的命运。 ”最后博尔赫斯给我们看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Technorati Tag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