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国王、贤臣和弄臣(一)

周六翻的这本小书,法国夏菲克·科夏瓦杰《国王、贤臣和弄臣》(王殿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题目看上去好像跟宫廷阴谋有关,其实这书介绍的乃是世界各大宗教的教义(一点都不罗曼蒂克的内容)。

故事写一个深受民众爱戴的国王,和他两个大臣,一个公正贤良,称为贤臣,另一个玩世不恭,称为弄臣。这里”弄臣”,大抵跟东方朔有些相像,没有贬低的意思。他们同时做了一个大概有些宗教暗示的噩梦,于是召集全世界各大宗教的代表人物(包括无神论者),举办一场”世界宗教擂台大赛”,让各大宗教人物陈述教义、相互批评,以便让国王选一个宗教定为国教。把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还有无神论者召集一起,本来就有宗教对话、理解的意味,所以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没有最后的赢家。不过作者有意把无神论者放在第一个发言,基督教的代表最后一个发言,倾向还是比较明显(亲基督教了)。

我对犹太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一句话都说不上来,慢慢贴些上来了。

1.无神论者的阐述

各种宗教经文中的压迫体系:如《圣经》、《古兰经》描述的”上帝”的”愤怒”和”仇恨”,印度教义对种姓制度的维护;

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宗教战争;”上帝”是否存在的疑问;”上帝”对人世苦难的漠视。

佛教徒的反驳:佛教不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佛祖对世间的苦难负责。

2.佛教代表的阐述

佛祖的教诲,跟哲学不一样,它更注重实践;跟宗教不一样,它不像宗教那样号召大家信仰它,它只请每个人做自己修身养性的工作;跟伦理学不一样,它只是一种解脱手段。

佛教走的是一条唤醒众生的道路,是一条使众生彻底摆脱苦难的道路。

生老病死,苦难无处不在。痛苦来自对占有的贪求,对钱财的贪求。消灭贪求,才是解脱之道。对贪欲的消除,对仇恨的化解,称为”涅磐”。

3.印度教代表的阐述

“梵”,清净、离欲之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