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虚构的童年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的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我准备在一个非儿童节的时间回忆一番自个的童年。不用遮掩,童年回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进行再创作,在大脑里迅速虚构一个童年图景。这跟名人回忆录有些可以附会,不过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提起童年,那些如”纯真”、”无忧无虑”等词汇,我敢打赌,那都是”推理”的来的,从来不会是从体验得来。所谓推理,就是你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而不是它本身是什么什么样。(这个关于”推理”和真实想法/体验的区别,去年我在一个备忘录提到过,有心情可以再发挥一下。)

童年,纯真?无忧无虑?为什么我看到这些词会比较警惕。这些都是成人的视角。”纯真”、”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成年人回忆出来的,(最好的)纯真的童话也出自成年人的手笔。童年就是我们的历史啦,我们迅速忘掉自己真实的童年,然后就可以尽情再创作。虽然那不是对童年的好的纪实,我承认,但的确有很多是好的文学作品。而且,可能真实的童年也不是我们想再记起的,童话才是成年人的财富。泰戈尔的《新月集》,今天这么个日子,又要重读一遍,比如有一篇叫《职业》:

<span style="font-size:10pt">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下午四点,我从学校里回家。<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从一家门口,我看得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地。<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从开着的窗口,我看得见更夫走来走去。<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br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pt">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span><span style="font-size:11pt"> </span>

泰戈尔《新月集》,郑振铎的本子,可以在灵诗岛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