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在邓埠三年之书店篇(8,9,10,11,12,13)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我在邓埠三年之书店篇(8,9,10,11,12,13)

8.我叔叔胡新开的私人藏书,慢坊,春涛  

胡新开是我二爷爷的独子,念过高中,也攒得一屋子的书。他家在慢坊,也就是我春涛中学那地。在里面也掏出不少书,拣记得的列下:

——王小波《黄金时代》,花城出版社,黄皮,非常漂亮。以后就寻着机会把他的《青铜时代》和《白银时代》及几个随笔集都读了,甚至还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册《黑铁时代》,生前没发表的,有篇小绿人,周少聪清楚。

——《红楼梦》,岳麓书社的普及本:唉,我真读过《红楼梦》。

——《穆时英小说选》,忘出版社了。穆是丁玲那一辈的人,小说也差不离。  

——瓦西列夫《情爱论》,三联书店那套生活小丛书的一本。  

——《毛泽东传》,特里尔的,中共编译出版社,就是现在挺火的西方毛泽东研究大红系列的一本。

——《封神演义》,岳麓。  

——张承志《心灵史》,一套丛书里面的。

 

9. 余江一中旁边的一家小教辅书店,邓埠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家无名小书店摆出了一套旧书出来,立即全部购入囊中: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咱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看得稀里糊涂。高一在胡坤姨父那也翻过,以后也喜欢读他在同济大学的讲义《阅读大师》之类,小说家讲小说自有魅力。  

——孙甘露《访问梦境》,除了这篇同名小说,里面还有一篇有名的《请女人猜谜》。  

——苏童《少年血》,这是我和陈立明都喜欢的集子。现在觉得有电影《无主之城》的味道。想起几篇来:  

-《舒家兄弟》,两个兄弟,小的尿床,一天把他爸用过的condom套在那话儿上,从此就再也不尿床啦。

-《灰呢绒鸭舌帽》什么椿街小混混的时尚。还有《回力牌球鞋》。

-《仪式的完成》,小孩子卧轨。

-《金鱼之乱》,小孩子的暴力之类,不记得了。  

就是一套当代小说家的集子,对了,还有一本张承志的《黑骏马》,一本张贤亮的集子,里面有那篇《灵与肉》和《合欢树》的。当时都特别爱读。  

 

10.俞良华老师在珀玕(我们念“爬岗”)开的一家租书店,珀玕,江西省东乡县  

俞良华是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二年级就认识,不干涉我小学就读武侠。高一时有次回去,在他店里拿了一套站张爱玲的散文集,两卷本,不是让刘俊糟蹋的那套,这看着是正版。还拿了一套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一路到底就是打架,非常过瘾。  

11. 三特书店和席殊书屋,鹰潭市区  

三特书店是赵云和吴胜财经常盘旋的地,号称“特多,特好,特便宜”,我的印象是盗版地特好,一定是激光照排的。一次与他们过去,比邓埠的书多多了,也全,哲学类的也挺多。当时不是正处于文学到哲学的转型嘛,当下买了《狄德罗文集》一册,《尼采文集》一册等等,都是盗版。尼采当时用了时间,喜欢他的自传,叫什么《瞧,这个人》,还有《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人性的,太人性的》,就是叫嚣比较厉害的几个集子。大一在东方大学城的新华书店补看了其他的如《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之类。好久没看了,应该还喜欢。   席殊书屋去过一次,新书,都看着像正版,舒服。当时买了一册华夏出版社那一套绿皮的一本《恐惧与颤栗》,丹麦克尔凯郭尔,老一辈人和台湾人翻译成祁克果的,非常喜欢,整本书涂抹得厉害。  

12.海淀图书城,北京  

 高二那个暑假来过一次北京,跑海淀图书城真是震撼了,心想一定要来北京念书。当时里面没有停车,没有饭馆,没有服装店,主道上都有人吆喝卖书。当时应该是在中国书店的一家买了几本,都是商务印书馆的:  

——塔西陀《历史》,古罗马史。  

——《海德格尔传》,作者名字挺长。后来给赵云了,又转回我手上。  

——休谟《人性论》(上,下),有段时间细读了上册。  

——布留尔《原始思维》,人类学著作。  

13.余江县邮电局报刊服务处和其他报刊亭,邓埠   翻书尽是文史哲,买些杂志报纸就开阔多了:  

——《读书》,高二下学期发现的,一直买到高考。收获就是对经济学表示感兴趣,而且还知道有些叫法学,社会学,人类学之类的学科也很有意思。  

——《中华读书报》,本来每周一份,不过就一个小报亭偶尔有。用它做了不少剪报,表明出处时我喜欢写“撕自哪哪哪”。当时对新书了解些。  

——《散文》,《散文选刊》,有段时间和吴*多读些这两个杂志。《散文诗》与刘俊时买过几期。  

 ——《文学自由谈》,天津百花文艺新出版的杂志,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创刊号我是通过邮寄的。  

——《新华文摘》,太贵了,只拣过期的买。  

——《花城》,广州花城出版社的杂志,当时就从里面读到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  

——《杂文报》,高一买过很多,4毛钱一份。  

——《读者》,《青年文摘》,买过几期,一般借同学的看。  

——《足球俱乐部》,当时咱们江西少有的几本“双百”期刊,我问北京于波诸君都说高中时也看过,现在不行了。那时高一,我是跟着同学徐鹏一起看的。记得有一篇写巴蒂,题目叫作《溪边自有舞雩风》,文笔非常老道,还有印象。连载的《仗剑走天涯——罗伯特.巴乔传》也差不多看全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