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链接就是张五常那篇著名的《〈佃农理论〉的前因后果》。我翻出来的这篇文章是在一张大大的剪报上,上面我注明的是撕自《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4日,那时我读高三。
高中时我知道经济学不仅仅是那时我们文科生用得烂熟的政经,主要通过两种刊物:一个报纸《中华读书报》和一个杂志《读书》。我什么时候开始买《读书》的呢?我记得当时我有一册介绍麦克法登得诺奖的专题介绍。麦2000年获的奖,那我至少是高三上学期就开始接触《读书》。《中华读书报》就要早些,因为它就一块钱,版面挺多的,一周一期,我没有每期都卖到,学校旁边的小报亭最多就一份,而且不是每周都进。《读书》倒是搜得比较齐当时,到大学就跑报亭看看封面与标题啦。有时也到学校图书馆翻翻
《中华读书报》,高中时我对新书了如指掌就凭着这俩了。
那时我对经济学的热情就是来自于张五常的这篇《〈佃农理论〉的前因后果》,以后我也经常温习体味这种感觉。在张的回忆里,有青年学子的好学与无畏,有名师荟萃的著名学府,有大师的批评与提携,更有那个时代热情洋溢的气氛。以后在CCER听课,看各大经济学家的传记和访谈,读经济学教科书,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我都一次次感受到这种激动:崇尚智力,训练有素,富有激情。——不想再说了,现在要去软件,有一丝失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