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纪律三章

说的是电子消费(_这消费包括内容和设备,问题是很多时候设备本身消耗了人很多物力和精力_)时代的个人纪律。我想入手一个Kindle DX (之前那台Kindle 3就留给虎头),功课都做足了(最近看的是李成的一篇关于Kindle DX的介绍。当身边的朋友也鼓吹DX是严肃读者必备时,下单的冲动便霍然而起)。但随即一想,不行,得证明自己是“严肃的读者”先:

我要购入一台DX,当且仅当我在某一年内读了总定价为379刀(Kindle DX_现在的价格_)的书(不管是纸书还是电子书,但阅读得是在工作时间之外)。

379刀,相当于十来本通俗小说的规模,换成精装本的“严肃”读物,也就是三、四本的样子。我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这四个月来,我的工作之外的阅读,完完整整读完的,就是一册薄薄的驾车手册(免费从车管所拿的),然后就是一大堆待读。按我现在的状态,想要Kindle纯粹是来自设备的诱惑。

我对电子设备并不感冒,可能觉得买入大屏Kindle更有助于阅读。iPad或者其他平板打动不了我(掏腰包,当然给Li或者虎头掏腰包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几乎所有时候,手机(Moto Droid3)跟笔记本电脑(ThinkPad W520)都在我旁边,这两项加起来搏杀个平板还是绰绰有余。剩下的就是李成说的长时间的、“严肃的”阅读(包括大量PDF文档),而这块,似乎只有纯粹作为阅读工具的DX能够胜任。当然,DX价格不菲,够买两台亚马逊的平板Kindle Fire了(_或者期待下一次中奖?这么想,iPad和Kindle DX,真是非常好的礼品,就跟张维军做的那些死贵的精装书一样_)。

家里那台Kindle 3,还好,我岳父用它看完了好几卷的《明朝那些事》,但我完整看完的,只有它内置的Kindle用户手册。无论是Kindle、手机还是电脑,我发现自己的阅读都不够专注,只想快速浏览,然后看无数的封皮。这个习惯可能来自于工作,对于电子文档,很少全文读完的,大致都是浏览+搜索。但上面说的阅读,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只是一页页翻过去,直到结束。

离开北京,也把我这些年积攒的书都给散出去,没散出去的,无论当年我如何珍惜,也只能当废纸卖掉。这样,一大堆纸书,尤其是旧书,在审美上就给我带来很强烈的不安(电子书永不消褪)。我应该还是比较喜欢读书,又因为纸书是长时间内的唯一的选择,所以说喜欢纸书也没错。但现在是得给电子书一个机会了,除了审美方面的优势,想想搬家,这经济上也最为划算:Kindle Kindle(_当然是指DX_)!

2

在北京先后用过两台手机(我大四开始用手机),飞利浦某型号和诺基亚6300,都是耐摔的主。现在的雇主送了我人生第一台智能手机(_和话费,跟北京一样,只是北京需要报销,这里就不用管账单的事情),摩托的安卓(moto の android_?)。安卓机是个好东西,只要话费充沛或者有wifi,我用得最多的就是Google的GPS。

我发现这些小玩意真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比如,最简单的,相比起6300,现在我掏手机的频率就高多了。那时候,6300是纯粹打电话发短信和设闹钟用的,但现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我喜欢用Google Voice,在电脑上操作,方便,手机的用途,却在语音和短消息之外。用的多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救命的地图和GPS:

  • 查邮件
  • 查天气
  • 查词典
  • 查单位划算
  • 拍照片(现在个人都没有买相机的想法,因为我拍照纯粹为记录而不是为质量,而且,用手机拍照,照片能够自动地传到个人网页比如Google+,这就足够方便了。有些相机也有内置的wifi,但不知道方便程度如何)
  • 查facebook、twitter、linkedin、kaixin001、weibo、renren…..太多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在电脑浏览器里屏蔽它们:

sns

当然,这还是有点矫情。最妙的是有一天,把手机里的应用也给删掉,然后再把大多帐号取消。即使是用手机,时间还是被碎片化得很厉害(因为你会不由自主地延长比如呆卫生间的时间。。。)。

手机本来是用来沟通的工具,但现在却成了避免沟通的工具,尤其是当你看到一群人同时掏出手机时,在饭桌上,这尤为可怕。我知道这手机的功能,是显得大伙都有事做。虎头以后可能做得更过分(当然也更自然),所以打算,至少有家人和朋友在的场合

不玩手机,除非真有电话或者短信过来。

这个要明确说出来,是因为想过一遍,写过一遍,自己印象就更深刻些。

3

各种设备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连虎头都有自己的iPad),这种东西,跟电饭锅一样不太容易逆转。

去年我去佛罗里达拜访一个朋友。朋友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然后这小年轻就打开x-box,接上大屏幕——我是游戏盲,只觉得新鲜,见他咕咕嚷嚷,招呼其他朋友,然后我就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声音从屏幕里传来,原来他们约好,放学一起玩游戏,各自在自己家里。美国胖子多,真是真正动的机会少。

我大概能理解,两个小朋友凑一起玩的成本很高,几乎要耗掉一个大人的大半时间来回接送。要是邻居有同龄小朋友,那就是万幸了。这对我来说是新的环境,对虎头来说却是默认的。以后我们跟虎头的互动,就会相当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