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大公司和小公司

我现在北卡的单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公司,有多少人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出来。先前在北京,集团公司全球有十来万,国内也好几千,怎么算都是一个大公司。但说实话,我没怎么感觉到自己是在大公司(膨胀的“大”的公司),只是当读着外部新闻时或外部交流时,我能推断出自己是在大公司并且知道其他人也知道我在大公司。怎么说?对外大公司,对内小公司。从那十几万人一层层看下来,数到我们北京的研发中心也就几十个,加上一个业务链的国外同事,数到一百就很撑了。研发跟国内外的销售、市场等等部门联系本来就很少,所以感觉大公司这名号,是给他们而不是我们的(我猜HR的同事最能体会到大公司的感觉,翻翻花名册就是了)。《杜拉拉升职记》为什么很多人读着很有感觉,就是因为场景是设在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和其他所谓白领喜闻乐见的办公室部门:里面要插入一个研发中心,销量保准降低一倍(跟科普书里插入一个数学公式一样的灾难效果)。

提下我现在的公司,从头到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来自北卡州立大学(NCSU)的毕业生占半数以上,以至于一个新同事过来,大老板(来自NCSU)打趣说,哦,我们有了第二个杜克毕业生!在北卡,NCSU、杜克和北卡大学(UNC)三足鼎立,相互打趣的机会比较多,像我来自北大,其他同事有来自芝大什么的,在单位一点浪花都没有。然后公司又从头到下,有三分之一的人在SAS公司呆过。SAS是当地最大的雇主之一,声势很旺,居民可能不知道SAS是做什么的,但大多知道这个SAS公司很牛。

我们公司靠SAS系统吃饭,几个头以前都在SAS研发部门风光过。然后我们在业务上还有一个重点,CDISC,这是一个现在风光无限的临床数据标准,全世界都在说它,而且最重要的是美国药监局(FDA)倾向于它(年轻的SAS程序员们,如果你现在开始啃CDISC,你仍然是世界上懂它的一万个人之一)。我的部门就做这块,小公司的小部门了,一个巴掌就数过来:头是克里斯,CDISC的行业领袖之一,风光的案子是早期领头跟FDA一起做CDISC项目的实施,到现在搜索CDISC的会议论文,时不时就要找到他。我在北京就读过他的文章,去年在拉斯维加开会第一次碰到他,赶紧纳头就拜。最近克里斯又招揽了一位高手,约翰,他之前在默克做了大半辈子,做过CDICS下面一个标准ADaM的行业带头人。

我们部门还有一位麦克,是CDISC子标准XML (ODM)组的成员,又在CDISC Terminology组里很活跃。加里,先前在美国一家比较大的CRO PAREXEL做临床数据管理的总监,提姆,前SAS公司研发经理,然后就数到自己:我自然而然就垫底了(当然,我至少还是有一个优势的,比如,我的Twiter帐号比他们都早)。

在小公司一个好处是,你可以不时地碰到CEO,然后跟他开个玩笑谈谈天气什么的。当然,最实惠的好处还是,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中午开会,公司所有人都有免费皮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