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论语》周记:学而1.2:有子曰

/《论语》周记:总论/

学而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的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他长得像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跟对待孔子一般侍奉。《礼记》有说“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大概说有若说话,有时水平很高,跟孔子比较像。这么看看,有若的在孔子门人中的地位的确很高,尽管他只是后进弟子,比孔子小很多(颜回比孔子小30岁,子路小9岁)。有子是孔子诸多门徒中,为数不多被称为“子”的弟子,他另一个强劲的对手是曾子(曾参,字子舆,少孔子46岁)。

揣摩孔子弟子的地位升降,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比如,我们熟悉的孔子高材生榜,列出来些优秀学生,号称“十哲”(《先进》11.2):

德行(道德):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辞令):宰我、子贡;

政事(事务):冉有、季路;

文学(诗书):子游、子夏;

这些都是孔子比较有名的学生,但没有穷尽,比如有子曾子就没有入榜。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张榜不是“子曰”出来的。我们当然不能做过多的猜测,不过就跟所有的排行榜一样,幕后大概经过了不少势力的反复和妥协。比如,其中言语科的宰我,的确能说会道,不过却是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的那位,在《史记》中,是因作乱而灭族,“孔子耻之”的人物。他的入榜,背后就让人很多猜测。

还有,同样是在《先进》篇里,有一行对孔子几个弟子的批评之语,同样前面没有加“子曰”,不知道是子曰还是某些弟子曰: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这其间的蹊跷,可是多了去,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可以慢慢回味,回到有子曰。他说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就不太可能犯上作乱,——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政治哲学,把孝弟(悌)提升到人(仁)之根本的高度。伦理与政治不分,原来是我们的千年传统。

伦理与政治合一,给一个认真的人的压力是巨大的,最有名的一条就是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不过,当思维上解不开疙瘩时,国人传统的做法是绕过这个原则。嘴上说着不能两全,其实早已做出了选择(在另一种情形下,选择可能完全相反)。把很多原则杂糅到一起,自以为得计,其实是鼓励了机会主义。

孝是好的,弟(悌)也是需要鼓励的。但这里强调的,似乎不是出于内心,而是外在更世俗的东西,孝了就可以举孝廉,这不是培养孝弟氛围积极有效的方法。说,“举孝廉,不知亲”,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