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男儿三十未封侯(10):谈选择

 
万圣节(Hallowmas)快到了,Cary那边的同事做了一个Halloween
Scarecrow(万圣之夜稻草人)的投票活动,candidate是9个不同的稻草人,都公司员工做的。这9个真人大小的稻草人,有传统型,有运动型,有诡异型,风格各异。我辈没有万圣的概念(除了万圣书园),但那些稻草人都看着鲜活有趣,我就投了Boy
and Girl Scarecrow一票,接着查看投票结果,喜欢Boy and
Girl主题的,大幅领先,比第二名还多出一半来。这下中奖了,改天赌马去。
 
以前要猜谁胜出,从来没准过,现在心思终于跟上组织一次了。做这种选择时,我随时都抱着进入小众群体的心理准备。这回进入大众的审美视野,一些惊喜,一许失落,噫吁戏。
 
这回说选择。在管理科学中,你把所有的备选放到一个表格里(过家家or踢皮球),列出影响你选择的要素(运动量、社交满足、……),然后按着各个要素给每项打分。每项加总后的得分就是我们抉择的依据,一看表格你就蹭蹭蹭去过家家了,干脆明了。在经济学中,一般你会根据你的偏好,再考虑一下你的时间、金钱等限制,在过家家项目中投入x小时,同时在踢小皮球项目中投y小时。这样的选择也是可以清晰地表述。我是学这些科目过来的,所以在需要提供建议的场合,我一般也是套这个思路。但我心里清楚,在做选择时,我(我们??)的大脑从来都不是这般运作的。
 
更一般的情况是,如果有很多选择,比如a、b、c,你翻来覆去,会发现a比b好,b比c好,但最后c也比a好。抓狂时我们想,要是ab组合在一起该多好啊,bc也行。如果只有两个选择,x、y,那么根据因素1,选x,根据因素2,选y,等等等等,反正是不得消停。最后只能恶狠狠地或可怜巴巴的说,x和y能不能包揽啊。
 
当然不能,而且在最后我们一般都会有明确的抉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辨别还搞不清楚的问题,最后一般都会有结果产生。不管愿不愿意,最后你总选了一个。
 
纠缠不清的时候,投硬币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法。说是理论,因为它很难实现。好,正面朝上,选x,走人–你还会停下来,想想y不能这么就舍弃啊。于是就一直在玩投硬币的游戏,或者一把把硬币丢掉。尽管纠缠不清,但它们绝对不是无差异的。投硬币时一般会给落选的方案较大的同情,——这又是一个纠缠不清的循环。
 
好,一定会有一个方案产生,那么这个方案是哪个,它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以下是我的发现(假说、总结……):我选择x,是因为那个时候,我想因素1太多了,以至于根本没时间或则极少考虑因素2(因素2会促使我选y)。——这个假设解决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在deadline之前一个选择被现实地作出了;2)为什么人经常后悔。因为等尽情考虑完因素1后,你总有一天会尽情考虑因素2,那时你就会觉得不选y是可惜喽。
 
这里的中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决策不是“全面地”做出来的,而是“偏颇地”做出来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你无法得出一个让自己信服的评分。只有当你一意孤行,紧想且想一个你认为非它不行的方面,一个有倾向的决择就痛快地产生了。有时候,这种决策风格被称作有魄力,有决断。这种决断风格当然有有风险的。可是,风险更大的是当时什么都不选择。我们说未来不可知,不是因为“未来”藏在门背里,我们看不到,而是因为“未来”如来而没有来,所以只要你及时有决断,好坏另算。
 
我为什么选Boy and Girl
Scarecrow?真实情形是,我看了9个稻草人,只有一个是不喜欢的,但还是想投一票啊。当时想了一下,B &
G,好事成双嘛,鼠标就点上一票了……
 
(待续,关于选择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真的是很多,不贴这么多也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