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色易守 情难防

又是极差的行动力的一个鲜活案例:n周前的周日晚和朋友在五道口的电影院看了时下甚火的《色戒》,出来之后感慨良多,却一直没有形诸文字。昨天看了一个年轻作者写的影评,大意是说李安也耐不住寂寞,用过火的镜头来争取卖点,可惜国内的删节版最终让这些噱头没有了卖弄的空间,而紧张的故事和过于简单的对白让符号化的易先生和王佳芝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触动观众的任何可能。

在人大的宣传橱窗里看到这一篇文字,文笔倒还内敛,只是作者的人生还太年轻,触觉还太生涩,小孩,全然没有领会那眼角眉梢上演的万种风情,那智慧与情欲的较量、爱与忠的抉择。

最开始不是很喜欢汤唯,可能是受了某位名导演的言论的影响:“汤唯既没有脸蛋也没有身材,被李安看上真是她的运气。”可见人是多么容易受舆论的影响。还有就是自己觉得汤唯的脸化上浓妆好假,像是戴了个面具,尤其是近看的时候,比较喜欢她做学生时的清纯模样。不过看完全片的时候,还是为她的演技折服。王佳芝刚和某男同学(不记得确切的名字)共度一晚完成从少女到少妇的转变的第二天清早,接到易太太的电话说他们要回上海,这意味着她失贞给自己不爱的人的牺牲完全失去了价值时,她抓住电话急切地争取去送易先生易太太的机会,那种拼命想要挽留住一些什么的绝望神情深深打动了我。同样,王佳芝在片中唯一一次内心的告白“他不但要一直往你身体里钻,还要像一条蛇一样往你心里钻……”几乎嘶喊出了她内心的折磨,道义良知与情欲的冲突,也让观众看到汤唯的爆发力。

在我看来,《色戒》可以说是讲了一个女人的一生。现在很多评论说男人都怂恿女性去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向里面情色镜头学习的目的,但我宁愿相信他们是被王佳芝的气质和真情所打动。这个被逃避战乱的父亲扔在国内的女孩儿,出于懵懂的向往加入了爱国青年的话剧社;因为朦胧的爱国热情和对心上人的信任参加了暗杀行动;在上流社会的交往中修炼出一身的成熟和敏锐;在接近成功的渴望中选择了对同伴的责任而牺牲了贞操;在所有的希望一朝灰烬之后洗净铅华带着伤痛重新做回学生;在命运重新给她机会接近曾经被迫放弃的机会时毫不迟疑地选择走回以前的路;在情欲的沉沦和民族道义之间起伏挣扎;关键的时刻情感出卖了理智,她选择放易先生生,自己死……幸运的是她没有受到拷打,没有失去一个人、一个优雅的女人的尊严,在刑场上她是最镇定的。

对白简单不是故事没有张力,因为易先生和王佳芝的身份以及他们交往的大小环境都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可能是互诉衷肠的温情脉脉,他们的爱除了二者之外无法谈及其他,易先生不可能在王佳芝面前谈他的工作或是家庭,王佳芝也不可以问。她曾经尝试过探听一些情报,在她对易先生的信任比较有把握之后,但是激起的是易先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不是怀疑的,而是发泄式的。他是在一个特殊时期(中国风雨飘摇)的特殊政府(亲日的汪政府)担任特殊工作(情报)的高层,他每天接触的都是刑讯、狰狞的脸和扭曲的人体、出卖与被出卖,他太熟悉利益的伎俩和人的底线,他在形形色色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有一样东西:恐惧。也正是因为这样,王佳芝说他只有在肉体的快感中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他才会对有着纯洁和笃定眼神的王佳芝动心,他才会在肉欲的征服中慢慢把信任和感情托付在王佳芝身上,他才会在王佳芝唱《天涯歌女》时潸然泪下,才会挑戒指给王佳芝,才会在得知王佳芝的真实身份后坐在她曾经住过的房间里黯然神伤。台词,只是电影中很小的一部分,读懂了那眼角眉梢流转的风情和欲望、痛苦和挣扎,才能真正看懂这部电影吧。

有朋友问我,《色戒》中的易先生是纯粹的坏人还是那种有真情的坏人,我说是后者,他表示非常愤慨,说最恨这种阻碍人大爱大恨的设定。其实人世间又哪有纯粹的好人或者是纯粹的坏人呢。没有看电影的人可以根据种种报道对“概念化”的易先生和王佳芝评头论足,就如同我们总是可以相对轻松地对离我们稍远的人事发表看法,但是一旦深入故事之中,犹如深入生活之中,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复杂,判断也就不易了。

Ps:看汤唯参加各种活动的着装和她在金马奖上失手影后只拿到一个最佳新人奖后说的话,不免感慨,这是一个聪明沉稳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