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看看以前的书(一)

下午(_说时迟那时快,这个25号的下午已经没了_)倒有些兴致看看橱窗摆的些书,其中有是以前——高中——买的,现在看着封皮就有些激动。前些日子试图写些诗评,终于又发现自己不擅修辞,一句话就想把一个意思说完,少了婉转反复的趣味。要是坚持多读书,语言就不致如此无味了。

1.胡怀琛编辑,吴曼青校点《古文笔法百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203页,定价0.63元)——我在扉页写着我是在99年得到的这本小书,应该是在余江县城邹韬奋塑像下的旧书摊淘来的。这书原来的主人叫赵取红——他在上面留得这个名字写得还挺漂亮,还带一枚大红的个人藏书印,篆体。这部选集主张作文俱有一定之法,如我们熟悉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取抑扬互用法之类,大可不必较真。这个选集的特色就是所选的文字大多来自《史记》、《战国策》、春秋三传,大家有韩愈、苏轼、欧阳修诸君,风骨都比较“硬”。一些小文字也清新可爱,如:

        余少绝不敢言诗。所过山川,所遇风雨,三十年潦倒悲恸,形诸短长吟,辄为此一身哭。……

      (_文字的结尾是_)今犹有为吾辈留诗文遗之天下,传之千百年后,予亦去泪大笑,而且不哭。

                                                                         ——法若真《志壑集诗文序》

还有一篇韩愈最漂亮的文字《祭田横墓文》,窃以为陈寅恪为王国维刻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取法于此: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唏嘘而不可禁?

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

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

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

抑所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

昔阙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

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

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

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  

2.黄仁宇《关系千万重》(北京:三联书店,2001;196页,定价10元)——黄仁宇先生2000年去世时,记得那时我是在《中国青年报》看的他的介绍——那时我高二,当时有篇文章特别推崇他的《万历十五年》开篇的文字——当然是译文了——有几句还记得其中: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那位作者特别指出“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诸句,长句短句结合,有抑扬顿挫之妙。当时跟着读了,还真是有这感觉,高中还看些历史书,就非常尊敬黄仁宇了。这部《关系千万重》是黄的一部随笔集。为什么买呢?记得是什么时候有篇文章介绍过黄仁宇的一篇随笔《关系》,这个集子里有收录就买下了,全部翻下来又发现读起他回忆与李约瑟先生合作的往事也是津津有味。在《关系》一文中,黄认为诸多“关系”中有三种最为重要:生存的关系,性关系和经济关系,并从文学、历史、哲学方面广泛取证,洋洋洒洒,比较过瘾。 

3.《智者眼光:中国与世界——林语堂文选》(上、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914页,39.8元)

这套书有余江县光华书店的印章,应该也是是高二买的,我记得我曾把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北京》撕下来带到去北京的火车上读,那是高二的暑假。这两本书被我撕得已经散架了,比如上册的《啼笑皆非》(政治时评,类似凯恩斯的《和平条约》的文字)和《辉煌的北京》(讲老北京的风物历史)。下册比较完整,有林语堂模仿罗素的《幸福之路》而写的《成功之路》,那时的励志书了,其他的就都是林的文化随笔,幽默有趣,这书的宣传也称林“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Technorati Tags: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