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市民生活之读报篇

早上去双榆树早市买菜时顺手捎了一份新京报(2007-7-12,周四)。买菜和读报(以前是食堂和上网),开始小规模地开展我的小日子了。看这样的日报,就想翻到跟自己有那么一丁点关系的文字。所以我建议,也跟人家学一下,北京各大新闻与娱乐类的报纸(新京报、华夏日报、北京晚报等等),专开一个“讣(fu)告”专栏,待我们耄耋老矣,就看报纸掌握街坊其他老头的消息,每次都要感及同类,兔死狐悲(用词不当!),唏嘘不已。这回就翻这期报纸,找跟我有些关系的新闻、评论逐一说开去,表明我也是一个关心时事的小民。我每天读的文字,可以直接在网页上阅读这个Jiangtang’s shared items,也可以订阅它的Feed:

  • 《北大在京扩招超20%》(头条,A14“北京新闻.综合”)

学校新闻。这阵子,北大真是里里外外没稳住,清华有得乐了。

  • 《“宣传”长城,还是“消费”长城》(A02“社论、来信”)

前些日子瑞士一家公司全球海选“新世界七大奇迹”,有长城入选。当时长城排名落后,我在QQ群里收到很多要求支持长城的消息,自己也在几个群里转过,长城算是有我一票了。当然,这不是一件严肃的活动,表明一下声音而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批评这个活动的投票结果,说其权威性和可信度值得怀疑。

  • 《如果是人才,穿什么都是人才》(A03“时事评论”)

批评许智宏校长考虑要将汉服定为北大的学位服。是不伦不类,本来学位就是泊来品,换一身衣服说明不了什么。当然,如果我们都称为太学士、翰林学士、太子太傅就不一样了。本科拍学位服照片时我还在通州,比较遗憾,后来等红小猪毕业时,我也穿人大的学士服招摇了一番,前天从硬盘里搜出这些照片,有时间可以贴出来。

  • 《“收枪行动”40天,116人主动“缴枪”》(A11“北京新闻.时政”)

北京公安局收缴枪支、爆炸物品和管制刀具(提问:什么是管制刀具?是被管制的刀具,还是类似竹制、钢制刀具?)的行动,本来可以与我无关,可是这条新闻说,“6月28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的一位居民,将一支私藏的电击手枪及两支仿真枪、两支弓剑、20把管制刀具,一并送至双榆树派出所”,双榆树,正是现在我呆的地方!!电击手枪?仿真枪?两支弓剑?管制刀具?梦幻般的收藏。

  • “北大奥运馆失火不影响测试赛”(A19“北京奥运”)

7月2号北大乒乓球馆着火时我正在图书馆写卡尔杜齐,听见管理员阿姨谈着这现场情况。诗歌比时事诱人啊,故当时埋头不顾。至于第二天我去看那被烧的建筑,表明我还观察家的身份,不介入,只观察。

  • 《<读书>:换脑子比换主编更重要》、《但愿人文理想不会因此落难》(C02“文娱时评”);《<读书>换帅,吴彬接任执行主编》(C10“文化新闻.人文”)

现在多是在报摊停留一会,翻翻《读书》的封面和目录,好久都没有认真地读一期,但还是觉得这本杂志跟我有关,一直关注。我认真读过的《读书》,都是在汪晖、黄平任执行主编的时候,当然对这两位学者的离任感到遗憾。据说是因为《读书》比以前艰深了,不好读了,不艰深、非常好读的杂志何其多,干嘛要《读书》也来凑热闹。两位学者的离任,只是表明现在《读书》的,味浓些,学者还是回学院得了。这件事的报道前几期的《新京报》好像也不怎么光彩。文化界的派系阴阳谋,懒得打听。书记和经理,这个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