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书店和投行

从图书馆出来,就往海龙西边的移动营业厅走。本来兴冲冲地要为手机兑一个中文备份器(这几年我记录下的M值飙了去),说没了,真Td移动(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就跟你想的一样)。不过转眼看到第三极书局就在旁边,心下较些子。可怜我从学校东门走到海龙,又往西将近一里,忽忽又到了海淀图书城的地界。这是我第一次到第三极,以前同学多提起。

进去就不喜欢它。它号称世界最大的零售书店(占地面积,近两万平米),真可惜了。同是有北大背景的(第三级的老板从北大中文系出来,中文系来,这么大一个书店,真是人生的一大梦想),小小的风入松看着比它舒服多了,而且印象中,第三极的前身国林风(以前在海图昊海楼地下一层)也好些,尽管它只有300平。当然,第三极和风入松及国林风定位不同,但作为一个商业性质的大众书店——现在得拿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和中关村图书大厦来比,我也没有看到它有更多的优势。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的证据,说上几句了:

  1. 书店在第三极文化商场的5到8层,可我在一层问了,竟然没有到5层的直梯(直梯只到3层)。就一路扶着上去了;
  2. 视野不开阔。5到8层,里面尽是一个个小专卖店似的隔间,通道也局促,真是不如北京图书大厦和中关村图书大厦开阔。在成府路的万圣书园,规模上小多了,也是隔间样子,但书满满当当的,看着是小而精致,因为店就那么小,你有心理预期。然后还有一点不明白,5到8层,你可以拿着一本没付款的书上上下下,但扶梯口还是拦着个带监视器的架子。这玩意摆在你大门口都能理解,5到8层,我上上下下得看多少次不舒服;
  3. 书的分类,至少我没法接受,乱。当然,第三极不是为我这样的读者开的。它的安排是5层时尚,6层人文,7层科教,八层生活,但你别忘了每一层它还有一个一个专卖店似的隔间。我看到一本讲统计软件SAS的书(小类是财务什么软件类,跟ERP等在一块),计算机区有,然后在隔了多远(?没印象了)的统计学区又看到,SAS的书就两边乱放,如果两边的书一样多,我还以为是备份呢。然后,经济学的书,财务的书,金融的书,都不在同一层,真是又人文又科教。还有,文学跟哲学不在一层,儿童书和中小学教辅也不在一起。看来得让超市专家给第三极提提意见了。回来我问过同学,也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书在哪类。
  4. 书的质量。同样,第三极不是为我这样的读者开的,个人意见,今天也是比较匆忙,但近,还是跑上上下下跑过。我在哲学那块,想找舒斯特曼的《哲学实践》——讲实用主义的哲学生活方式(现在我只能看这种实用主义的美学,《判断力批判》那种是无力了),偌大的地方,饶我目光如炬,楞是没有(还问过店员,查过电脑,只有他的另一本更厚的《实用主义美学》)。我还想找《论语》、《庄子》和《世说》的一些好的本子,要给女朋友带的,四处看看也是不满意,时下流行的某某说《论语》、图解兼大号字版《庄子》之类的倒有的是。里面中华书局的几册是挺好,但繁体竖排,又好几册(正文才不到十万字,如陈鼓应的庄子,加上了完整的现代汉语翻译,这对我就不必要了),不适合平常阅读。以前是见过些好本子。还有我关注的经济学书,我想它为什么不请一个读过经济学的人做采购顾问呢?那么大的场子,那么多都叫经济类的书,就是没找到看着欣喜的那几套书(或者还是分类的原因?),我有印象的倒多是一般的通俗读物,迎面扑来。还有,我看着的统计跟统计软件书,数量也少。还有一个印象深的是,各种大学教材,第三极里外国翻译过来的相对少了些,国产品扎眼地摆。

拿了一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来。在外面看着海图中国书店和昊海楼还在,想着有心情可以再去看看。又走到人大社等吴下班,在出版社读者服务中心翻些。我喜欢人大社的这个书店,经管类的书,紧凑;更重要的是,走得勤了,有什么新书一眼就能瞄出来。这次是看到今年新出的《统计建模与R软件》(薛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国内R的书我就见过这一册。

晚上又回本部,在英杰交流中心听些JPMorgan的并购案例大赛的宣讲,重新燃起做投行的热情了。